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希慎廣場」的故事

位於銅鑼灣軒尼詩道500號「希慎廣場」於2012810日下午開幕。

建築物為以前興利中心的重建項目。
1981年落成的興利中心,有日本百貨公司「三越」。興利中心整憧大厦在200610月開始拆卸重建,成為今日的希慎廣場。


1981年落成的興利中心

興利中心落成只有25年便給拆卸重建,確實有些浪費,但的而且確「業主」在重建後獲利更多。25年後便重建,為的是「獲利」,這般急進,是為了追回以往的一點損失嗎?回顧一下,這個地點原來有點「歷史」的。

話說在七十年代,此地仍是一幅空地,而位置就是舊日的利園山的一座小山頭。一說地下是花崗石層, 因位於市中央而不能爆破, 只好一吋一吋往下掘。亦有說該處地下是溶洞,當時的建築技術無法改善,所以一直丟空。後來灌入三合土,才興建起興利中心 。

 

↑興利中心的地盤

近日,再聽老街坊憶述當日利氏買下那幅地皮時,前面的一堵石牆,地主一直都不肯賣給他,故遲遲不能動工興建。



↑鶴嗚鞋帽隔鄰石牆處,就是今日的希慎廣場所在


↑吳君麗往對面翦綵,背後就又那堵石牆

亦有說該處為日本侵港時,炸彈炸掉很多樓房,死了很多人,建樓時地盤曾找到很多炮彈彈頭。後來日資的三越百貨公司在興利中心的地庫開業,有傳懷孕女職員在女廁如廁後,隨即病倒,後來還流產了。不過其後在七十年代後期興建興利中心時,在1978年曾發生地盤土地下陷的新聞。而當時三越,每逢星期三開鋪都不讓人客進內,說是盤點, 但知情者都會明白。


「希慎廣場」開幕了,昨晚十時多,Madam曾往一巡,離關門時間零時還有個多小時,但還是擁滿了人,地庫的超市Jason,壽司檔正在減價速銷,食檔也坐著不少人。最利害還是台灣的「誠品」書店,雖然書價比銅鑼灣的樓上書店貴,仍人頭湧湧,收銀處排著長龍,有報道說,至傍晚更要派籌實施人流管制。

  新開幕的「希慎廣場」

 中空的設計

 Jason超市內



誠品書店
 ↓↑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銅鑼灣兵房

DIV class=img-wrap>

這是香港中央圖書館,很多年前,是銅鑼灣兵房所在。



1963
10月,港府接收面積20萬方尺的銅鑼灣兵房。

地積分佈東至皇仁書院,南至大坑街坊會與中華游樂會,西至摩頓台,北至高士威道。當時地產高對這幅土地極感興趣,以為可使大坑區一帶繁榮發展;



可惜,土地後來發展成為一片運動塲地。






1990
年代,前市政局決定興建一座全新的中央圖書館,作為香港的旗艦圖書館,後來決定在露天排球場上興建這所中央圖書館。

 
 
 

告士打道

1922年至1929年,香港政府進行灣仔填海工程,興建了一條高士打道,將原位於海旁東(現稱莊士敦道)的海濱推前,使高士打道成為填海工程後的新海濱。當時高士打道是一條海傍雙線的車道,連接金鐘軍器廠街及銅鑼灣波斯富街。


 
↑昔日高士打道向東望

1929614日,政府把其餘14條位於新填海地範圍內的街道正式獲刊憲命名為「高士打道」。高士打是指當時的英國亨利王子Prince Henry,即告羅士打伯爵Duke of Gloucester。他是英女皇依利沙伯二世的叔父;於1929年訪問香港,這條新路便為紀念他的到訪而命名為Gloucester Road,中譯高士打道。

當年憲示中的「高士打道」,由皇家海軍軍器廠(Royal Naval Arsenal Yard)之東北界綫起始、作為新海旁(Praya)的道路,與駱客道(駱克道)平行,在波斯富街的交界處終結。

 

最初區內已有一條高士威道,為免混淆,便把它改稱告士打道。日本佔港時期,告士打道曾被改名為東住吉通。

 

通車初期的高士打道為一條雙綫雙程行車的不分隔道路,東端只達波斯富街。1950年代,為配合戰後東角地區發展,高士打道便延長至加寧街,其後維多利亞公園西面的水道被填沒,其上興建的道路亦成為高士打道的一部份。當年分域街交界處靠海位置為分域碼頭,為水兵上岸的地方;菲林明道北端設有垃圾碼頭,方便將港島區垃圾運走;舊灣仔碼頭設於史釗域道北端,附設巴士總站。


↑昔日的灣仔碼頭 


↑有巴士行駛也有人力車的高士打道

政府於
1960年代末落實興建海底隧道,便在告士打道以北填海,興建連接中環與海底隧道入口的連結公路。灣仔碼頭先在1968年遷往新填海區,亦即現時使用的灣仔碼頭;隨後政府在告士打道以北的原海旁位置闢建一條分隔車路連接夏慤道與隧道入口所在的灣仔交匯處,路段全緊貼告士打道。


 
↑隨 海底隧道建多了一條新路

新道路於
1972年通車,命名為「海傍大道」(Water Front Road),而海傍大道成為了灣仔中心區與隨後發展的灣仔北新區的分界。當時海傍大道是本港市區最寬闊的道路,沿途設有多條天橋,可說是市區首條限制進入道路(limited-access road)。


1980
年,兩條道路才統一命名為告士打道,惟為了區分兩條道路,舊有部份又會被稱為內告士打道或告士打道輔助道路。

 
↓告士打道多年的轉變 
 

 
 


↓今日內告士打道的垃圾站 

伊利莎伯大廈

 
多謝你們的回應!

 

↑這就是伊利沙伯大廈,前身是英美煙草公司貨倉↓。


 


 
好一大片「海皮」,飯後漫步,身體也健康得多。如今,海皮失踪了,有的是渠務處的地盤和垃圾站。


 

↑建築海底隧道時,英美煙草公司貨倉仍在。(圖中天橋迴旋處對內的一高一矮建築物)


 

↑建成的伊利莎伯大廈,屋頂展示CITIZEN大招牌,現在招牌是PANASONIC


1978年,長江實業及新鴻基地產聯手「買起」了英美煙草公司貨倉,建成ABC三座的伊利莎伯大廈,物業基座是商場及停車場。整個屋苑後面伸延整段由(波斯富街與堅拿道東之間的謝斐道單號門牌,地段為灣仔和銅鑼灣交接處。


初建起伊利沙伯大廈時,整個地段都非常興旺,有酒廊歌廳等消遣場所,亦有多間酒樓、火窩店等。對開的海傍漸漸建起垃圾站及天橋後,舖子逐間結業,每次營業期都很短。到了今日,地下商場之得三數間小舖在營業,而酒樓則「全摺」了,吉舖亦無人問津。


伊利莎伯大廈落成不久,就曾發生了一宗轟動香港的兇殺案:「花槽藏雙屍案」,至今仍未破案,疑凶仍然逍遙法外。在1984331日,伊利莎伯大廈A26樓的住客發現隔壁B單位的花槽有血水滲出,更發出惡臭,於是立即報警。警方從花槽裏挖出兩具男屍,其後證實死者是一對新加坡金商少東兄弟。


寃魂不息,這或許是慘淡的原因! (不要迷信吧!)

銅鑼灣商城 - 時代廣場(2)

 
 

1970年代,銅鑼灣舊電車廠仍在會德豐名下,原本是用來發展小型住宅的。自1980年,包玉剛收購了九龍倉後,再在1985年收購了會德豐,使電車廠全數成為九龍倉持有。入主九龍倉的吳光正,認為該處零售業務大有可為,便實施了建築商場的大計。

昔日廣東道的倉厙區和附近密集的舊商舖一帶,被九龍倉開發成海港城,成為新型的商場。九龍倉遂計劃以「開發」海港城相似的策略去發展銅鑼灣舊電車廠和附近一帶。依照舊電車廠的地形,『時代廣場採用「裙樓」式建築,配合两座高低不同的塔樓,再以垂直玻璃幕牆來連貫起塔樓和裙樓。 為了遷就四周較狹窄的街道,時代廣場首層採用開方式庭園設計,希望舒緩羅素街和、霎東街的擠迫感覺,另又引入了全港首部巨形室外電視幕牆,希望仿傚紐約時代廣場,發揮匯聚人流的效應。*

開幕前,九倉曾邀日本高島屋百貨進駐時代廣場,但高島屋方面覺得周邊環境並不理想,為免破壞其高尚形象,終於拒絕九倉。


1995
年,連卡佛在時代廣場開設Lane Crawford eXpress,走年輕路線,可惜最後仍是結業收場。1996年,連卡佛從皇室堡遷往時代廣場。



↑羅素街時代廣場

時代廣場在
1993年誕生後,除改變了電車廠的面貌,也令銅鑼灣消費流進羅素街這一帶,令舖租隨即飆漲,令盆據該帶的舊式街坊舖亦漸漸知難而退下,轉由各式名店進駐。



↑改裝後的利舞台

除了羅素街改變了,毗鄰的利舞台也同步變遷。利舞台在
1991年開始重建,新的利舞台在1994年落成,成為一幢集娱樂、消閒、購物於一身的商場,同時助長了羅素街的繁盛人流。


↑1963年的羅素街,當年有人會想到今時今日的「容貌」嗎




(*)
鍾寶賢【商城故事 - 銅鑼灣百年變遷】p.190

銅鑼灣商城 - 時代廣場(1)

 
 
 
昔日,銅鑼灣有一晝夜不息的地帶;範圍包括霎東街、羅素街和勿地臣街一帶。那裏有個電車廠,電車廠四周的街道,滿佈舊舖、新鮮食物的街檔和各式貨品的檔户,為一包羅萬有的市集。


 





1904
年,德輔道及銅鑼灣两處的電車路軌鋪設完成,銅鑼灣電車廠便開始運作。


 


這個電車廠,在香江的交通史上,擔起著重要的角色。


 


從那時起,住在這一帶的居民每日凌晨時分,都會聽到隆隆聲的電車回廠維修及破曉時分電車從車廠開出的聲音。自破曉至零晨,車廠附近總有推著木頭車的小販,售賣各式日用品、和雜貨,而在羅素街更佈滿大排檔,供應一日四餐所需,形成了一個典型的舊街道及社區特色。


 




 

日戰之後,隨歲月流逝,地價開始上揚;自1980年代,地下鐵路這大型運輸系統亦應運而生;沿線上蓋還建起高樓大厦和大型商場,這個「新時代」令不少街道悄然消失,就連這個小社區和電車廠也逃不了消失的命運,終被大型商場和商業大樓取締,社會亦進入了「商場時代」。


 


電車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便是「時代廣場」。


 

 

世貿中心古與今

1970年代初,隨著百得新街樓群的建成後,令樓群海傍的一帶告士打道漸漸發展起來。


未有世貿為鄰的怡東酒店


怡東酒店在
1973年於告士打道開業,成為當時觸目的一個地標。它面向避風塘岸邊的怡和的午炮台,是香港主要的旅遊景點。而怡東酒店開設的酒吧,也名為Noon Gun Bar


怡和午炮炮台


怡東Noon Gun Bar

記得以前怡東旁有個怡東村商場,全場皆是各式奇怪店舖,現場表演的朱氏魔術賣(魔術玩具),廉價畫廊等。應該是後來的世貿中心一部份。

 

1975年,怡東隔壁的世界貿易會議中心HK World Trade and Conventional Centre建成,怡東酒店的舞台,碧麗宮夜總會亦在世貿中心內開幕,酒店請來法國著名的癲馬夜總會過來長駐作表演,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消費。可惜,生意長期欠佳,終於被改裝成當時香港最豪華的電影院「碧麗宮」,在19791114日正式開幕。戲院共有1,060個座位,以放映首輪西片為主。還有美心皇宮大酒樓進駐,在當時甚為著名。


世貿中心(謝斐道入口),有行人天橋通過怡東酒店



告士打道的怡東酒店(左)及世貿中心(中);隔鄰的矮樓天台就是Madam影煙花的地方

可能因為灣仔會議展覽中心的存在,為免混淆,世界貿易會議中心HK World Trade and Conventional Centre,把名字改為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re 1994年,置地大股東怡和洋行把世貿中心售予新鴻基地產,同年4月,碧麗宮結業,,下層重新改裝成商場,上層則繼續作為辦公室。1996年,銅鑼灣世貿中心商場正式開業,商場以洋服、眼鏡店、酒樓等為主。

世貿中心有两個入口,其一在告士打道,另一入口在謝斐道。

20068月,新鴻基地產把世貿中心6層商場擴展至15層,裝修數年,終於20092月,命名為WTC More的商場裝修完工,全面開業,加入銅鑼灣的商場世界。



2009
年前的世貿中心



2009
年全新面貌的世貿中心


2009年全新面貌的世貿中心,告士打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