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西南部的山丘,古稱鵝頭山,西面有條溪澗叫鵝頸澗。山丘範圍包括現在的波斯富街以東,軒尼詩道及渣甸街以南,邊寧頓街以西,禮頓道以北的區域。
19世紀初期,鵝頭山連同北面的東角,原屬於渣甸勿地臣洋行所有,建有巨宅渣甸花園,故亦被稱為為渣甸山 (這個渣甸山並不是現在的渣甸山) 。1923年,香港商人利希慎用380萬港元購入鵝頭山,以其姓氏改名為利園山。他本想將那處發展成鴉片煙廠,但由於1927年日內瓦會議議決禁售鴉片煙,唯有改向其他方面發展。他利用這個開發鵝頭山的機會,在山頂建立「利園遊樂場」。
場內築起舞棚歌台,遍植花木,並加入石山、水池、藝術雕塑﹔還建起遊藝埸、電影院和劇埸﹔又把巨宅改建為餐廳酒樓。
遊樂場每晚有電影、粤劇、魔術和國術等表演,又有風槍打靶、飛鏢投擲和猜謎等有獎遊戲,加上地點在銅鑼灣和跑馬地的交匯處,每晚的遊人不絕。
《鵝頭山曾有一座觀音像,後來在利園遊樂場內,憑圖中的建築物應是後來拆卸利園時留下來》
《利舞臺,現在已變為利舞臺廣場》
在興建遊樂場的同時,利氏又在利園山下,蓋起一座金碧輝煌的利舞臺戲院,自此,這座富麗的歐式劇院便成了銅鑼灣的一個地標。戰爭之後的1950年代,利氏家族進一步將利園山剷平發展地產,開闢了多條道路,當中蘭芳道便是紀念利希慎元配黃蘭芳的一條街。「利園」舊址後來亦築起聳立的「利園酒店」,還留下有「希慎道」,默默地悼念已隨風而逝去的故人。
《利園酒店,現為利園》
1970年代,山丘北部被填平,發展一座興利中心。據說這個地盤從掘泥開始至成楝大厦完工花時十數年, 原因是地下為花崗石層, 又位於市中心不能爆破, 唯有一吋一吋往下掘。說也奇怪,不足三十年,這座興利中心好端端又被拆卸重建。
《興利中心的地盤》
另一邊廂,胡文虎家族則在大坑落户,於1935年,在大坑道建起一座以兄弟名字命名的虎豹別墅。
虎豹別墅(文滙報圖片)
虎豹別墅遠近知名,也被稱為萬金油花園、胡文虎花園。
《大坑道的入口,現在已變了豪宅》
《虎豹別墅入口的「萬金油花園」牌坊》
別墅倚山而建,園內除了胡家府邸外,還有紅牆綠瓦的亭台樓閣﹔園內種遍花草樹木,還有一連串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塑像和建築,畫像和彫塑亦包含不少民間故事,塑像和建築羣中,有座假山可通過山洞,洞內有多幅以輪迴為題的壁畫﹔更有一座虎塔和「十八層地獄」的浮雕最為馳名。
《初時別墅背後的山上還是農田一遍》
《警世的塑像和浮彫》
除私人府邸外,胡氏將花園部分範圍對外免費聞放,給大眾參觀,相信很多朋友也曾在園內拍照吧!
2000年,胡氏把別墅售予大地產集團發展住宅,從此遊人止步,政府經多番跟地產商協議後,虎豹別墅的主樓才能保留。
P.S. Blog 友十一劃生有關於利氏的文章,很值一看﹕http://hk.myblog.yahoo.com/albertcdhk/article?mid=11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