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煲從那時起每户人家必備
↑從軒尼詩道遠望已見大丸的大招牌
↑正中的是牛奶公司冷倉,隨百德新街的發展,後來也被拆建成住宅,百德新街的舊街坊都知道,冷倉養了一隻企鵝,每日下午4時左右會出來散步
↑牛奶公司被置地收購(1970年代)後,在記利佐治街珠城大廈開設的大利連超級市場後來改名惠康超級市場,今時今日仍在原址24小時營業
↑建在百德新街群樓隔鄰的怡東酒店
而在1970年代,免費電視播出很多被大眾熱捧的配音日本片集,使「東瀛風」越吹越勁,港人很快忘記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子,大肆吹捧東瀛風。戰後成立的旅遊協會,亦積極推廣香港作為「東方之珠」和「購物天堂」的形象,再加上海底隧道在1972年的建成,把香港的銅鑼灣和九龍紅磡貫連,進一步推動銅鑼灣發展成為消費熱點和購物天堂。
↑飲食中心也在附近興旺起來
百德新街群樓之內,與大丸為鄰的一條跟百德新街和加寧街平行的厚誠街,迅速成為另一消費和遊客的新熱點,這地標以食肆林立而聞名,街道業主遂借鑑日本大阪「阪急三番街」塑造品牌的例子,把厚誠街包裝成「食街」。而本來的名字「厚誠街」,亦漸漸為眾人所遺忘。「食街」的食肆在群樓地下的地舖,經營中式、日式、俄式、意大利式、台式等國際料理。
↓食街
1975年,另一有百年歷史的日本百貨公司松坂屋亦進駐銅鑼灣,在大丸斜對面的恆隆中心開業其經營方式與大丸接近,成為大丸的勁敵。

↑紀利佐治街也食肆林立,松坂屋隔鄰的這間餐廳你到過沒有
進入1980年代,百德新街邀來全港著名的品牌和食肆作租户,把它包裝成「名店街」,掀起一股年青趨時的消費潮流。「名店街」、「食街」和毗鄰的大丸和松坂屋,凝聚起一股力量,吸引了大批遊人,百德新街逐成為銅區內的消費熱點。
↑名店街
1981年,第三間日資百貨公司「三越」,亦在軒尼詩道剛落成的興利中心開業,同時,日本人俱樂部及日本商會亦進駐由利銘澤家族旗下的興利中心。
↑三越百貨
到了1985年,一家在香港自置物業的百貨「崇光」,在三越對面,以前為怡和升旗空地上登陸銅鑼灣,四間日資百貨公司在銅鑼灣分庭抗禮,「小銀座」便正式的形成了。
崇光百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